“娃兒揣著錢多了,容易心野。想著吃的玩的,不想著練功,壞事。”
說得輕描淡寫,卻不容置疑。
姜義忙不迭點(diǎn)頭,連連稱是,只是臉上還有幾分尷尬。
那錠銀子不收也不是,收了又覺得不安生。
“這錢你留好,山里頭雖不比縣里,可有時也能尋著幾樣年頭久、藥性正的好玩意兒?!?/p>
正進(jìn)退兩難,林教頭便又開了口,給他遞了個臺階:
“若有緣碰上,便先買下,擱著等娃兒回來,吃也罷,泡也罷,總能補(bǔ)些筋骨。”
姜義這才當(dāng)真了然,教頭不是做戲,也不是端架子。
屋里那頭傳來腳步聲,他也不再多勸,只悄悄把銀子收回袖里。
閑話幾句家常,日頭已上三竿。
山路幾十里,彎彎繞繞,再不動身,只怕趕不上集上通往縣城的馬車。
臨別前,林教頭又問了一遍:
“你家大兒子真不去?”
話問得輕,眼神里卻藏著幾分惋惜。
這樣少見的好苗子,不帶走,總歸可惜了些。
可人各有志,強(qiáng)留不得。
得了確切答復(fù),也只點(diǎn)點(diǎn)頭,不再多言。
一家子送到村口。
柳秀蓮牽著姜亮,腳步慢得仿佛那路再長,也舍不得踏出一步。
姜義抱著小閨女,走在后頭,默默地望著兒子背影,肩膀不寬,卻挺得直。
路邊有鄉(xiāng)鄰見著,不免停了腳步,打從心底羨慕得很,連聲夸著:
“姜家這對兒夫妻,真是教子有方?!?/p>
“亮娃兒這前程,可是開了光的!”
說得熱鬧,仿佛已經(jīng)瞧見他在縣城里穿上官袍,腰間佩刀,一臉英氣地從街上走過。
送到村口,山風(fēng)輕晃,樹影婆娑。
(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