需要找到一個突破口。
一個既能展現(xiàn)自己治國之能,又不會過度觸動現(xiàn)有利益集團,更重要的是,能讓父皇李世民,都挑不出錯處,甚至會暗中贊許的……切入點。
他的目光,緩緩地落在了桌案上的一份卷宗上。
那是前幾日,他還是個“透明”太子時,從尚書省調(diào)來看的,關于今年關中地區(qū)天氣和糧價的報告。
報告上,幾個字眼,刺入了眼中。
“春日少雨,夏日酷旱?!?/p>
“關中糧價,月漲三成?!?/p>
“已有流民,初現(xiàn)于野。”
前世的記憶,如同潮水般涌來。
他隱約記得,好像貞觀十年到十一年,關中地區(qū),爆發(fā)了一場不小的旱災和蝗災。
雖然最終被強盛的國力壓了下去,但也造成了不小的動蕩,餓死了不少百姓。
父皇當時的處理方式,是開倉放糧,減免賦稅。
這是常規(guī)操作,有效,但被動。
而李承乾,一個來自后世的靈魂,知道一種更主動、更高效,甚至能將天災的危害,轉(zhuǎn)化為推動社會進步的契機的……方法。
他的嘴角,緩緩勾起一抹笑意。
找到了。
監(jiān)國三日,第一把火,就從這里燒起!
他要讓父皇,讓滿朝文武,讓天下百姓都看看,他這個太子,不僅僅會玩弄權(quán)謀。
在治國安邦,為民請命這件事上,他,比任何人,都做得更好!
隨即提起筆,在白麻紙上,寫下了幾個大字:
《論關中旱情防治及以工代賑疏》。
他要在明日,監(jiān)國的第一天,就將這份足以震驚朝野的奏疏,擺在所有人的面前!